因此,秦汉医学与董仲董的“天人感应”论,虽有其相联相似和相通的一面,但从科学基础和社会作用来看,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十分明显的。
总之,一方面,汉代哲学与医学伴生,借医学材料以为己用,丰富自身内容,完善自身体系;另一方面,汉代医学又借助于哲学理论(阴阳五行),构筑体系,弘扬自身。这种情况表明,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,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日趋密切。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,启发我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,以便深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。
《淮南子》与《春秋繁露》的思想同异
《淮南子》和《春秋繁露》,都是在西汉思想界有着重大影响、“皆务于治”的著作。多年来,学术界着眼于两书的相异之处的研究,而忽视了对两书相同之点的探讨。有感于此,本文重在剖析两书的相同之处,进而探研西汉社会的时代特征,并兼及西汉中期统治思想的转变。
1.天人理念和思维方式的
相似相通《淮南子》约成书于文、景之时,于武帝即位之初献上。《春秋繁露》由刘向编订,但其思想和“天人三策”一样,在武帝时即已产生了重大影响。两书所宣扬的政治思想,所阐发的天人关系,所显露的思维方式,都有相同之处。
“究天人,通古今”“务为治”,是两书的首要共同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