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僧人中有很多很有学问,我们称之为学问僧。比如贯休(852—913),兰溪(今属浙江)人。七岁出家,日读经书千字,过目不忘。他的学问之深广,可从他的诗中看出,诗题有《读离骚经》、《读顾况歌行》、《观怀素草书歌》、《读唐史》、《读杜工部集》、《读孟郊集》,仅就这些而言,简直就是一位研究诗歌和书法的专家。另有《古意九首》说“学为毛氏诗”,研究过《诗经》;又说“常思谢康乐,文章有神力”;有“常思李太白,仙笔驱造化”;还有“贺老(贺知章)成异物,颠狂谁敢和”,……看来,贯休真是一个诗史和唐诗研究专家,同时又是著名的诗作家和画家。
请看他的《读杜工部集二首》其二:
甫也道亦丧,孤身出蜀城。
彩毫终不撅,白雪更能轻。
命薄相如命,名齐李白名。
不知耒阳令,何以葬先生。
诗用“甫也道亦丧”概括了杜甫一生同孔子一样,“道”未见用,老后孤身离开蜀城出三峡拟回老家而未遂愿。“彩毫终不撅”,是说他的才能始终没有衰减;“白雪更能轻”,是说他的高雅的诗作不会被人看轻。杜甫文人“命薄”,落泊像司马相如开酒肆洗器皿那样贫穷,但他的诗名却与李白能相并列。只是不知道耒阳县令是如何安葬杜老先生的。新旧《唐书》杜甫传都只说到杜甫出三峡到湖南,遇大水阻隔,耒阳聂县令亲自驾船迎接招待他,因食牛酒过量而死,没有交代安葬的事。诗人的担心体现了对杜甫的深爱,又合乎历史事实。从全诗看,贯休和尚对杜甫的生平和诗歌有全面具体的研究,评价极其正确、精当,绝非一般僧人所能为。